大发人工精准回血计划

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河北秦皇岛长城沿线采访记:续写400多年前的亲情故事

2023-12-12 07:31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石家庄12月11日电题:续写400多年前的亲情故事——河北秦皇岛长城沿线采访记

新华社记者张涛、郭雅茹、秦婧

河北秦皇岛与浙江义乌,两地相隔近3000里,却因为长城,有了难以割舍的血肉联系。

四百多年前,一支由义乌将士组成的军队远离家乡,在名将戚继光的带领下修筑蓟镇长城,长期坚守在从山海关到居庸关西的敌台。他们以敌台为家,繁衍生息,后在长城脚下发展出许多义乌兵后裔聚居的村落,仅秦皇岛域内现存的义乌兵后裔村落就达150多个。近年来,两地以长城为媒,续写400多年前的亲情故事。

板厂峪长城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2009年3月,在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北部的山中,长城保护员张鹤珊探寻到一座清代坟茔,石碑上依稀可见“明故显考 骆公之墓”“原籍浙江金华府易武县”等字样,立碑时间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据专家考证,“金华府易武人”即是“金华府义乌人”,当初义乌兵大多为文盲,“易武”为误写。

时任义乌市志编辑部主编的吴潮海说,义乌兵参与修筑长城在史书上记载的并不多,但在修订义乌市志搜集资料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义乌兵至少参加了3处长城的修筑:山海关老龙头、董家口长城和金山岭长城。这些文史资料再一次佐证了义乌兵古墓的推论。

从2010年开始,在两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大批长城沿线的义乌兵后裔前往浙江省义乌市寻根。

义乌兵后裔骆瑞丰说:“我们骆家没有家谱,小时候常听父亲说,祖辈是驻守骆家楼的,老家在浙江义乌。”2010年,骆瑞丰受邀到义乌寻根,受到义乌市下骆宅村村民的欢迎。

长城为媒,血浓于水。10余年来,两地的民间交流互访从未间断。2014年,义乌市江东街道许宅村许忠灯与同村许氏代表许仍君、许贞益等一行11人,专程来到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板厂峪村送新的《许氏宗谱》,正式将板厂峪村的许氏义乌兵后裔登载入册。

长城沿线的村庄,至今还保留着400多年前的习俗。长城沿线山坡上,遍地长着桲椤树,树叶宽大柔软、清香无毒。据史料记载,古代守城义乌兵就地取材发明了桲椤叶饼:高粱米磨成面糊在桲椤叶上,包上馅蒸熟,既方便又美味。当地逢节“逛城楼”、吃桲椤叶饼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目前,桲椤叶饼等美食被长城沿线的义乌兵后裔不断改进工艺,并被打造成特色名吃,带动大量就业。

不仅如此,长城文化,正成为不少长城沿线义乌兵后裔发展创业的宝贵资源。

板厂峪村在长城边上,是许国华的出生地。他从小就听家里老人讲,祖先是随戚继光北上守长城的浙江义乌兵。1954年出生的许国华年轻时开过煤矿,2000年煤矿关停后,自费包山、护林、发展旅游,修复当地倒塌的明长城,当起了长城保护员,并在长城脚下发现了石雷、石炮和沉睡数百年的长城砖窑遗址。

许国华说:“我一直对长城有独特的感情,有责任保护好祖辈修筑的长城。”

许国华自费建起一座展馆,收集来自民间的长城防御兵器、火铳、长城文字砖、记事碑等1300多件文物,交由文物部门指导和管理。他定期巡护长城,还录制讲述长城文化和故事的视频,目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已发布上百期。儿子许建峰子承父业,梳理多年积累的长城文字、图片资料,也当起了长城宣传员。

许国华修建的长城文化展馆。(许国华摄)

今年10月23日,许建峰带着儿子许野到义乌市江东街道许宅村祭祖,这是24岁的许野第一次到浙江义乌。许野颇有感触地说,自己的先辈从南方来北方戍边、修筑长城,自己的爷爷许国华和父亲都为保护长城努力着。作为义乌兵后裔,更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继续保护长城,让更多人爱上长城。

【责任编辑:韩雅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