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人工精准回血计划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人的故事>

青春的光芒:一位铁道兵的记忆

2023-10-18 13:35

来源:央广军事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铁道兵曾经是我军的一个工程技术兵种。战争年代,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保障部队的机动和作战物资的输送;和平时期,主要参加国家铁路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兵曾先后修建了鹰厦铁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大型铁路,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栏目,我们为您安排的是散文《青春的光芒:一位铁道兵的记忆》。在文章中,一位退役老兵为我们深情讲述了当年铁道兵战天斗地修筑成昆铁路和青藏铁路的故事。

青春的光芒:一位铁道兵的记忆

作者:肖春连 整理:陈小菁 李学文

高原月夜,寂静寒冷。月光如青烟似的照入帐篷,藏獒一声接一声地吼叫着……

多年来,这幅画面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修建青藏铁路的4年时光,凝固在生命的记忆中,不能抹去。

1961年底,我入伍来到铁道兵某团。1964年秋天,我们团被派往四川,参加成昆铁路修建。绿色的铁皮军用火车拉着满满一车的战士,停停走走两天两夜,才爬过秦岭。车厢外,崇山峻岭连成一道墙;车厢内,如号角般的战斗歌曲终日回响。

到了终点,西南美丽的大山成了我们修路的最大障碍。驻地偏远,我们一个连200多人,在半山腰扎下帐篷。一条河,从山脚流过。我带着班里的战士,逆着空寂的河流,开始架桥、打隧道。

桥有50多米高,我们每天用翻斗车推着土,一趟趟从山头走到桥头。每人要运4方土,班里15个人,任务是60方土。我是要强的人,要求班里每天完成200多方,只为听连长高喊那句“六班完成百分之四百的任务”。每星期连里放电影前,连长总是要对优秀班进行表扬。后来,受到表扬的总是我们六班,一星期两次。

打隧道时,人与泥混在一起。又闷又热的隧道里,上下淌水,施工时只能脱去衣服,留一条短裤,束一根皮带,拼命干。在大山腹地开隧道,需要在山体安放12包炸药,炸开通道,再一寸寸掘进。每炸开一处凹口,硝烟还未散尽,我们就要赶紧冲进去扒那些渣石,支起钢架,填上混凝土。每当这时,心中总会涌起冲锋陷阵的豪情。

开辟隧道的铁道兵(图片源自网络)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没有欢歌笑语,没有美酒佳肴,能惬意地睡个好觉,就是幸福。官兵们鼾声此起彼伏,天亮后又是充满灰尘与汗水的战斗。

一场场战斗,也夹裹着死亡气息。一天,一名排长在下坡推车时,因车速太快出现了危险。听到一声惨叫后,我看见一张抽搐的脸布满汗珠。他的腰椎断了。我第一次意识到,铁道兵与战场士兵一样,离死亡很近。

1970年,我们转战襄渝线。上级要求我们全副武装,背着枪支、锅、碗等,每天行军50公里,于第三天抵达目的地。到了第二天,时任连队指导员的我算算剩下的65公里路,突然想能不能一天走完。这个想法让我激动不已。

动员会上,党员全部同意。那天,我硬是带着队伍,从凌晨4点行军至晚上6点,走完65公里路。在终点,团首长迎接了我们。没多久,原总后勤部通令嘉奖,表扬我们连队“有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年后,在青海湖畔,铁道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次让我深受震撼。

进入青藏线时,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没有痊愈,我还打着石膏。这是自1958年启动的青藏线一期工程,铁路沿线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第一次踏上高原,看不见树,只有矮小的草丛。连长告诉我,步行数十公里,都见不到人烟;8级以上的大风,每年要刮70多天。

我们自己搭建帐篷,自己和泥、打土砖、砌伙房。有时煤供应不上,我们就捡牛羊粪烧水做饭。空气稀薄的土地上,水烧到90摄氏度就沸腾了;用高压锅做饭,总是半生不熟;蒸馒头也发不起面,用手一捏,就成了死面团。

休息间隙的铁道兵(图片源自网络)

最初几天,我感到胸闷、头晕、乏力,但一进工地,种种不适被抛在脑后。冬季施工,8级大风刮得令人窒息。我和战友们穿上厚重的衣裤,戴好皮帽子和3层手套,才敢开工。一次,有一名战士只戴了两层手套,手刚碰到钢轨,立即被冻住。大家慌乱地把他的手从钢轨上拉下,一层皮生生地被扯掉。

营房熄灯后,高原上伸手不见五指,那是一天中最难受的时候。躺在床上,一边想念着江南的温暖湿润,一边听着远处藏獒一声声沉闷的叫声。当时,一个月能看一场电影,或者大家聚起来包顿饺子,成为我们最大的乐趣。

1978年8月,铁路修建任务即将完成,部队为面临退役的我记了三等功。临行前,我为战士们上了最后一课。夜晚查岗,我对高原的黑夜竟生出许多依恋。师长说:“你选一件礼物带走吧。”我在一堆工具里仔细找寻,最后,选了一把铁锹和一把镐。

1984年,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也就在那一年,青藏铁路一期全段建成通车。岁月为鉴、山河作证,那些留队的战友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们依然本色不改、军魂永驻。

多年后,我留在了南方,遇见过许多曾经驻扎在青藏线的铁道兵。每次相见,我们紧紧相拥,无须多言,已是满脸泪水。妻子总不能理解我的感动。我对她说,我终生怀念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至今,我仍然保留着那把铁锹和那把镐。这么多年,我时常回想起,茫茫高原上,那些点点亮起的营房灯火,因为,那是我们奋斗的青春绽放出的光芒。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肖春连

整理:陈小菁 李学文

主播:笑睿

编辑:郝志宏 笑睿

主编:杨鸿

编审:吕锡成 谭淑惠

【责任编辑:韩雅洁】
返回顶部